目前中国人的膳食是否科学合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经调查结果显示,与膳食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缺乏在我国城乡普遍存在。分析表明,肥胖等引致慢性病的重要因素的发生率还会大幅增加。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健康素质、健康寿命,加重疾病负担.
研究表明,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个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现患人数为1.6亿,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糖尿病患病率为2.6%,估计现患人数为2000多万,另有近2000万人空腹血糖不正常。
缺铁是引致我国居民贫血的主要原因,平均贫血患病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高达24.2%,即平均4个婴幼儿中就有一个患贫血。我国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免疫系统损害,儿童多病,使儿童死亡率增高1/3。
以上健康问题的形成,膳食因素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居民膳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科学合理地把握摄入食物的结构和数量。在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居民的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每人每天油脂平均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二是城乡居民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普遍摄入不足。如每人每天钙的平均摄入量为391毫克,仅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三是城市居民蔬菜的摄入量明显减少,绝大多数居民仍没有形成经常进食水果的习惯。城市居民每人每天蔬菜的摄入量由1992年的319克,降低至2002年的252克;2002年水果的每日人均摄入量为45克,虽比1982年的37克略有增加,但人均每日仍不足一两。
在摄入食物的数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摄入的热量大大超过身体每日代谢所需的热量,多余的热量被身体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因而超重与肥胖的人数迅速增加。
影响———导致我国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加
要保持身体健康,需要把握好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掌握好摄入与消耗的平衡。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肌肉活动和体能消耗固然是保健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然而不科学进食,也不可能保持身体健康。如多喝一罐可乐(335毫升),摄入热量约144千卡,相当于多吃一两馒头,可抵消40分钟散步所消耗的热量。当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一是缺乏锻炼,二是摄入热量过多。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摄入高热量食物过多又是形成肥胖的基础因素。因此,摄入热量过多是以上慢性病的直接成因之一。当今的医疗技术还无法彻底治愈这些慢性病,只能及早控制其危险因素,争取不患这些疾病。控制危险因素中,控制热量过多摄入是一个重要方面。一旦患了这些疾病,控制疾病进展、防止伤残非常重要。而要控制疾病进展,单靠医疗技术和药物效果有限,必须调整生活习惯,医疗措施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如糖尿病患者不控制饮食,就不可能满意地控制血糖水平。这些疾病如不能很好地控制,晚期形成的并发症和伤残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另外,慢性病还会对家庭的经济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美国1997年糖尿病的直接医疗费用为411亿美元,因其致残和死亡引起的间接费用为540亿美元;1998年用于肥胖及相关问题的直接费用为992亿美元。专家估计,我国糖尿病人的年治疗费用约为4000元左右;根据慢性病的现治疗费用及年均增幅测算,到2010年,我国慢性病的治疗费用将高达5880亿元。如此巨大的费用负担将会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形成沉重的压力。因此,防控慢性病行动必须尽快启动。
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正在向一种不合理、不健康的方向转化。对这一变化,如不及时予以纠正和引导,将会对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如果我们能重视日常饮食的问题并采取积极行动,应该会对这种状况起很大的改善作用。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一套科学的营养食谱管理系统系统地安排我们每天的膳食。卓越技术网开发的《卓越食谱管理》软件集食谱、菜肴、营养、烹饪知识和配餐功能于一身,简单易用又功能强大,大家不妨试用一下。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http://www.joyotech.com/eating/eating_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