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股指期货的几个误区

随着推出日期的临近,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又开始流传,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观点进行理性分析。

其一:压低指数迎接股指期货,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再拉升,以降低投资风险。这是在最近的调整中比较盛行的观点。出现这种观点的直接原因有两点,一是历史原因,过去市场出现股票类新品时一般都受到追捧,上市后大多出现单边上涨行情,如上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认购证;几年前的封闭式基金,最近的权证等等,做多者收益颇丰。二是对股指期货的性质并不了解。对股票类产品而言,拉高价格能使持有的人都收益;股指期货则不一样,由于是做多者和做空者互为对手盘,必然是一半人盈利一半人亏损,无论什么点位推出结果都是一样。对个人而言,如果不是判断水平特别高,看对和看错的概率是一样的,因此想办法提高判断水平对大部分人而言并不现实,更合理的盈利模式是,减少看错时的亏损,增加看对时的盈利,也就是说,通过严格的资金管理和操作纪律来实现收益,而不仅仅去追求判断的成功率。

其二:通过控制大盘银行股影响市场方向,这个说法大约在1年多前银行股连续上涨时就开始流传(实际原因是银行业绩持续超预期)。这个说法有道理但不准确。由于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有一定相关性,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必须看到,随着大银行和中国神华(66.00,-1.49,-2.21%,进入该吧)、中国石油(35.96,-0.86,-2.34%,进入该吧)的上市,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低,股指期货推出后两者相关性还会进一步降低。由于上证综指以总股本计算权重,沪深300指数以流通股本计算权重,中国石油、工商银行(7.84,-0.11,-1.38%,进入该吧)和中国石化(22.98,0.30,1.32%,进入该吧)是上证综指的前三大权重股,而沪深300指数的前三大权重股是中信证券(90.50,-2.70,-2.90%,进入该吧)、中国石化和民生银行(16.00,0.02,0.13%,进入该吧),因此把大盘股尤其是工、中、建等几大银行股的涨跌与股指期货直接挂钩不准确。更值得警惕的是,原来不能流通的股本转化为流通股,会导致个别大市值股票在沪深300指数中的权重突然增加,因而更具有操纵性,如中国石化在10月16日部分限售股上市,导致在沪深300指数中的权重比例由第10位左右提升到第二位。

其三:股指期货能给券商业绩带来大幅增长。笔者早在7月份就指出,低交投市场对券商业绩有负面影响,如果不是权证创设给券商带来额外收益,3季度券商业绩很难看。以参与权证交易的客户做参照,即使所有参与权证的交易者都参加股指期货交易,而且按最高日交易量1000亿元计算,股指期货在半年内总佣金不足30亿元,与券商上半年800亿元的收益相比增长不足5%。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http://www.joyotech.com/financial/financial_256.html


上一篇:黄金投资品种选择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如何理解股指期货套期保值